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免费人成再在线观看网站,国产亚洲午夜在线影院,中文字幕毛片无码av不卡

中國僑界杰出人物:盧永根

2018年08月28日15:30  來源:中國僑聯

他是87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作物遺傳學家。一輩子研究學術,保存了華南地區最大的野生水稻基因庫。

他是華南農業大學的老校長。13年間,為學校各項事業發展鞠躬盡瘁,打開了華農人才培養的新格局。

他是一位有著69年黨齡的老黨員。2017年3月,他撐著孱弱病軀,捐出畢業積蓄880多萬元扶持農業教育事業。

他,是盧永根。他無數次說,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無論是一帆風順的日子,還是身處逆境的時刻,始終堅信,要把一生獻給祖國!

一生節儉

捐出畢生積蓄扶持農業教育事業

2017年3月,一則“87歲院士捐贈880萬積蓄”的消息“刷爆”了華農人的朋友圈。

3月21日下午,華南農業大學盧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賓教授鄭重地在捐贈協議上簽下名字,并將兩人在中國工商銀行的187萬余元存款轉入華南農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的賬戶里。加上此前在中國建設銀行轉賬的693萬余元,盧永根夫婦共捐贈畢生積蓄合計880萬余元給華南農業大學,成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用于獎勵該校農學院品學兼優的貧困本科生和研究生、忠誠于教學科研的青年優秀教師,以及資助農學院邀請農業領域國內外著名科學家來校講座。

這是華農建校108年來,最大的一筆個人捐款。

“很多人不知道,在盧老慷慨捐贈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節約。”盧永根的學生、華農農學院教授劉桂富說,盧永根厲行節約,家里幾乎沒有值錢的電器,還在用老式收音機、臺燈。

華農輔導員、校團委團干部韓碩在就讀本科期間曾以學生志愿者身份結對幫扶盧永根夫婦。他告訴記者,盧永根家中陳設非常簡樸,至今還用著老式收音機,“有時天已經黑了,但是他家客廳的燈基本不開,只開一盞小臺燈。”韓碩回憶,年過八旬的盧永根夫婦家里沒有全職保姆,徐老師自己做飯。他偶爾幫夫婦倆跑腿打飯,他們拿出來的都是零零碎碎的散錢,并且總是對后輩以“您”相稱,關懷備至。

很多華農師生都曾在學校飯堂見到盧永根的身影,知道他愛吃青菜配蒸魚。網友啟貴在官微留言說:“經常看到盧永根院士從農學院緩緩步行到莘園飯堂跟我們學生一起排隊打飯,然后在飯堂大廳找個不起眼的位置坐下來吃,他很喜歡吃魚,每次都把打的飯菜吃得很干凈。”

前幾年,他的同事學生看到盧永根年紀大了,建議請個保姆,有個照應,出門叫上學校配的專車,保障安全。一聽這建議,夫婦倆直搖頭,繼續“我行我素”:盧老背個挎包、頭戴遮陽帽,緩緩步行到公交站坐公車,一旦遇上大雨,就摞起褲腿,趟著雨水回家;徐雪賓則踩著一輛28寸鳳凰單車,車鈴叮叮當當,響徹華農校道。這也成為華農校園的一道靚麗風景。

信仰堅定

鼓勵恩師丁穎院士加入中國共產黨

盧永根祖籍廣州花都,1930年出生于香港一個中產家庭。1941年,就在盧永根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香港淪陷,盧永根被父親送回鄉下避難。在鄉下時,盧永根親眼目睹日軍兇殘,也體會到戰爭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兩年之后,盧永根返回香港就讀于嶺英中學,遇到了思想進步的語文老師林莽中(蕭野),并經他介紹到香港培僑中學讀高中。在盧永根看來,培僑中學的三年時光,是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這里,他從一個無知的青少年成長為一個堅定的革命者。

1947年12月,盧永根加入了中共地下黨的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同志會”,并積極開展地下活動。1949年8月9日,年輕的盧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共地下黨。

高中畢業,黨組織決定安排盧永根回內地,到嶺南大學讀書和從事革命工作,到廣州去迎接解放。就這樣,一位自小接受英式教育的“香港仔”成為了年輕的革命者。

盧永根學生、華農農學院教授劉向東回憶,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嶺南大學與中山大學兩校農學院合并為華南農學院(今華農前身),丁穎任院長,盧永根是首屆學生。丁穎比盧永根年長40多歲,但丁穎與盧永根的“忘年交”一直是學界佳話:丁穎是盧永根的恩師,是他學術上的領路人;在盧永根的鼓勵和支持下,1956年,丁穎以68歲高齡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在當時廣州地區高級知識分子中引起了極大反響。

“這些特殊經歷,使盧老堅定信念、堅定信仰,保持了共產黨員的良好習慣。”華農農學院副院長孔琴說,在盧老的要求下,作物遺傳育種系黨支部有一個嚴格規定,所有黨員每月按時繳交現金黨費、過組織生活。

住院后,盧永根還主動向農學院黨委申請成立病房臨時黨支部,所有黨員每月按時足額繳交現金黨費、過組織生活。2017年3月,“盧永根院士病房臨時黨支部”成立,每月支部成員把黨和國家重要方針政策、華農科研最新動態帶到他的病床前。

踐行諾言

“盧永根精神”令人敬仰

盧永根常把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的名言掛在嘴邊:“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

改革開放后,盧永根到美國探望病重的母親,以公派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留學。在美期間,美國的親人竭力說服他留下來,但被他堅決地拒絕了。眾人百思不得其解,詢問他不選擇國外優越的工作環境、生活條件的原因,盧永根堅定地說,“因為我是中國人,祖國需要我!”

從1983年開始,盧永根擔任了13年華農校長。上任之初,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專訪時,他談到自己的黨員、校長、教授三個角色關系時表示,要堅持“先黨員,后校長;先校長,后教授”的原則。

華農原校辦主任盧吉祥回憶,擔任校長期間,盧老頂住壓力,破格晉升“華農八大金剛”,打開了華農人才培養的新格局。1987年,華農的人事改革成為全國關注焦點:破格晉升8名中青年學術骨干,其中5人更是直接由助教破格晉升為副教授,以破解人才斷層困局,破論資排輩風氣。如今,這些當年破格晉升的青年才俊,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溫思美、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抗擊非典和禽流感戰役中的科研英雄辛朝安、華農原校長駱世明、省教育廳原副廳長張泰嶺等,分別成長為政界、學界的優秀人才。

這些年,即便頭上有多個“光環”,盧永根依然保持“布衣院士”的赤誠底色,保持科學家的求真求知熱情和深沉家國情懷,指導學生讀書,看論文,整理著述。

盧永根認為,教師和科學工作者也要講政治。“一名真正的科學家,必須是一名忠誠的愛國主義者。”“我所理解的政治就是關心世界和國家大事,把自己的命運同祖國的需要聯系在一起,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作為推動自己工作的動力。”“我的青春年華已經獻給黨的科教事業,我準備把晚年繼續獻給這個事業。”

(責編:徐雨融、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