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追夢中華·僑這70年”網絡主題活動成果展現場。 |
一張張各國僑胞與五星紅旗合影的照片,將一面碩大的世界地圖貼得滿滿當當;一幅幅泛黃的僑界老相片,無聲講述著海內外僑胞與祖(籍)國攜手走過的70載光陰;一段段感人肺腑的動情文字,記錄下海外游子對故土的無盡思念……這些珍貴的圖片、文字大多來自于“追夢中華·僑這70年”網絡主題活動的網絡征集。
12月17日,“追夢中華·僑這70年”網絡主題活動成果展開幕式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國僑聯、人民日報海外版主辦,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人民日報海外網、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承辦,旨在凝僑心,聚僑力,獻禮新中國70華誕。
身在海外 心在中國
“在海外生活的那幾年,每次一看到五星紅旗,就心潮澎湃,無比想念祖國。”站在一幅大型世界地圖前,《歐洲時報》記者戴九悅凝望著上面粘貼的70張海外華僑華人與五星紅旗合影的照片,神思飛回幾年前僑居海外的情景。
在17日開幕的“追夢中華·僑這70年”網絡主題活動成果展上,這面以“我與五星紅旗合個影”為主題的照片墻吸引無數目光的停駐。照片中,有的僑胞高舉五星紅旗,站在居住國的地標性建筑前,滿臉自豪;有的僑胞在用無數鮮花拼出的五星紅旗花墻前,笑容燦爛;還有的“華二代”用稚嫩的筆觸畫下五星紅旗迎風飛舞的畫面……
70張來自世界各地的照片,凝聚的是同一份濃厚熱烈的“中國情”——無論身在世界哪一個角落,看見五星紅旗,心中便有了溫暖,身后便有了依靠。
在成果展上,這樣觸動人心的畫面還有許多。
被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新加坡歸僑陳嘉庚、曾在滇緬公路上打通“抗戰輸血線”的英雄群體南僑機工、創立中國地質力學的英國歸僑李四光……在“僑與新中國”板塊,由網友投票推選的77組僑界人物故事,娓娓道來70年間海內外僑胞支持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赤子之心。
華僑黃丕廷從新加坡寄往老家廣東惠安的5封批信;馬來西亞歸僑莊欽華作為國家機關干部,參加建設人民大會堂勞動時的留影;1964年“北京市華僑特種物資”的購物券…在“尋找僑界老照片”板塊,一張張飽經歲月滄桑的老照片拼接成一條時光隧道,留存下海內外僑胞與新中國共同成長的奮斗身影。
自今年7月“追夢中華·僑這70年”網絡主題活動正式啟動以來,旅居世界各地的海外僑胞通過互聯網積極參與,與五星紅旗拍合影,尋找僑界老照片,用文字追憶與祖(籍)國的點滴過往。短短數月,合影、征文等各種形式的1764篇原創內容紛至沓來,全網點擊量接近1200萬人次,覆蓋世界五大洲近40個國家和地區。此次成果展正是在這些作品的基礎上,進一步提煉升華,集中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海外華僑華人的奮斗史、愛國情和家國夢。
“成果展分為‘我與五星紅旗合個影’、‘尋找僑界老照片’、‘僑與新中國’、‘七十年來家國’網絡征文活動和網絡參與動態展示五部分,從群眾化、生活化、網絡化角度,運用歷史圖片、文字視頻、互動體驗等多種手段和元素,展現70年來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華僑華人為祖(籍)國成長和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全方位記錄全球華僑華人共慶新中國70華誕的精彩瞬間。”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說。
滄桑巨變 僑力匯聚
“我知道很多科學家的名字,但看了展覽才知道,原來他們都是歸僑。新中國7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離不開‘僑力量’吶!”17日上午,在網上看到成果展當天開幕的消息,北京市民王志剛一早便來到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站在“僑與新中國”板塊的圖文展板前,他認真細讀每一位僑界人物的故事,駐足良久。
和王志剛一樣慕名前來觀展的民眾還有不少。開幕式剛剛結束,許多觀眾便走進展廳,細細瀏覽,品讀華僑華人與祖(籍)國共同書寫的70載回憶。
70歲的卡佳·塔齊霍娃是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大學生物系的一名教師。她和丈夫最近來北京旅行,正巧趕上了成果展開幕。雖然不懂中文,但兩位俄羅斯老人依然看得饒有興致!拔1958年就曾來過中國。這幾十年間,中國的變化太大了,這種巨變不僅體現在城市里有了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還寫在人們的臉龐上。中國人民勤奮、友好,在俄羅斯,我們也很愿意與當地的華僑華人交流、做朋友!笨选にR霍娃看完展覽后說。
70年砥礪奮進,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番巨變離不開包括廣大歸僑僑眷、海外僑胞在內的全國人民和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奮斗。70年來,一代又一代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桑梓情深,不忘故土,不忘家鄉,用心做好連接中國和世界的紐帶與橋梁。
如今,在新中國70華誕的重要歷史時刻,“追夢中華·僑這70年”網絡主題活動搭建平臺,通過網絡互動,實實在在展現了華僑華人與祖(籍)國同呼吸、共命運的奮斗故事,真真切切抒發了海外中華兒女對祖(籍)國難以割舍的深厚感情。
成果展上,埃及埃中新聞網總編王永鴻一次次為來自僑界的中國好故事深深打動!巴ㄟ^展覽,我很直觀地看到70年來華僑華人在海外生活奮斗的歷程與始終心系中國的深情。尤其是華僑華人通過網絡發來的圖片、影像等多媒體資料,讓我感受到過去70年,無論身在何處,華僑華人的心總是與中國緊緊相連,他們是中國騰飛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與貢獻者!蓖跤励櫢嬖V記者,此次活動啟動以來,她所在華文媒體持續關注報道,“我們希望一起來講好‘僑這70年’的精彩故事!
融媒呈現 講好故事
新中國歷史跨度70年,華僑華人分布在五湖四海,如何匯聚世界各地的“僑聲”,將“僑這70年”的故事講精彩?
融媒體技術的支持不可或缺。“追夢中華·僑這70年”網絡主題活動為廣大華僑華人搭建了線上共慶祖(籍)國生日的橋梁,濃厚的愛國思鄉情懷通過網絡在全球傳遞,最終又回到祖(籍)國的土地,開花結果。
作為活動承辦方之一,人民日報海外網在PC端推出專題頁面報道,專題分設五大活動組成部分,入口于首頁輪播圖區域持續呈現;移動端海客新聞重點發力,“僑·70年”頻道上線,囊括活動征文、話題、新鮮事、圖文稿件及小視頻等多形式呈現;各大合作平臺消息發布實時跟進,并有針對性地與熱心網友留言互動。此外,為期一周的成果展的精彩內容也同步在人民日報海外網“追夢中華·僑這70年”網絡主題活動大型專題實時呈現。
在PC端、移動端、多個媒體矩陣同步開花的全媒體呈現形式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據悉,活動的微博超話閱讀量超過218萬,專題全網點擊量超過1199萬人次,在廣大歸僑僑眷、海外華僑華人中掀起陣陣熱潮。
“此次活動充分利用小視頻等時下熱門的新媒體形式,這些都是‘華二代’、‘華三代’熟悉、喜愛的信息傳播方式,能夠跨越時差、地理等因素限制,吸引更多華僑華人參與、關注,也能形成廣泛的傳播效果,讓更多人看到華僑華人對祖(籍)國的貢獻與深情!弊鳛橐幻80后”華媒人,戴九悅對此次活動搭建的融媒體平臺贊不絕口。
王永鴻也認為,利用最新的傳播技術和傳播形式,可以進一步拉近海外華僑華人與祖(籍)國之間的距離,形成更多更加密切的互動。
“此次活動搭建的網絡平臺點燃了海外華僑華人、國內歸僑僑眷以及各級僑聯系統的參與熱情。大家一起為新中國70華誕慶生,分享自己與祖(籍)國的故事,最終凝聚成一場內容豐富的成果展。未來,我們將繼續用廣大華僑華人喜聞樂見、樂于接受的方式,講好僑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凝聚僑心僑力同圓共享中國夢。”左志強說。
版權所有: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技術支持:人民網 京ICP備09065697號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