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二〇二〇年廣東省僑聯等單位組織的海外華商南粵行活動合影。受訪者供圖 |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前景越發清晰。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成為必然,這也勢必推動大灣區文化深入交流;同樣,三地文化融通也會進一步推進大灣區發展、促進大灣區融合。
三地華僑華人也在積極為促進粵港澳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努力。
同氣連枝 相互交融
粵港澳三地文化同源,都屬于嶺南文化,都有大批海外華僑華人,在文化交流上有著天然的親近性,但是目前三地在文化交流上還存在著更進一步的空間。
美國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主席、華星藝術團團長梁冠軍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建議目前大灣區的文化交流可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努力:一、如何引導和加強大灣區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對于中華文化的認同;二、如何通過‘人文灣區’的建造,加強大灣區文化身份的認同;三、如何創建一個行之有效的文化交流平臺,以利于大灣區大學生的溝通交流。”
華僑大學學生處副處長蔡立強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介紹了該校近年來多次組織的文化考察活動。比如在“重走海絲路,共享中國夢”活動中,港澳學生分別參觀了南海神廟、黃埔軍校舊址、廣州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沙面、錦綸會館、黃埔古巷等地。香港學生宋嘉文稱,“4天的考察學習讓我感受到祖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灣區擁有眾多相通的華僑華人文化元素,對于未來大灣區的文化融合發展,暨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員張應龍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過去,港澳地區將一些文化元素傳播到廣東乃至大陸,尤其是在音樂、影視方面。目前,大陸對于港澳地區的文化影響正逐漸增強。未來,大陸對于港澳地區將有更強的文化輻射,各方將在多個層面相互交融。”
華僑華人 貢獻力量
梁冠軍表示:“相較于中國其他地區而言,華僑華人對于廣州,有著更特殊的意義。在海外6000萬人的華僑華人中,有3000萬人來自廣東。華僑華人文化能增強認同和促進交流,是一個重要融合點。”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文化是重要軟實力,未來三地華僑華人應繼續致力于樹立起‘我們都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者、建設者和發展者’的思想理念,這也是大灣區建設中應有的文化共識和基本的價值認同。”梁冠軍說。
張應龍指出:“華僑華人群體要在特定的領域、特定的事物上構筑文化交流的媒介,第一是粵劇,第二是粵菜,第三是舞獅,第四是功夫。”
近年來,廣州市戲劇家協會主席歐凱明每年都會到大灣區各地演出,并走進澳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戲曲藝術講座。“促進大灣區青年交流,喚起年輕一代的情感認同,要發揮好粵劇曲藝在文化交融中的紐帶作用,擴大嶺南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位于廣州市荔灣區的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信息服務總站,從5月1日開始,對外開放“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首批主題游徑展”。展覽主要包括孫中山文化遺產游徑、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游徑、華僑華人文化遺產游徑、古驛道文化遺產游徑、海防史跡文化遺產游徑五大主題。展示了粵港澳三地文化交融和嶺南文化特質,將大灣區人民共同的歷史文化記憶串聯在一起。
張應龍說:“目前來說,我們需要搭建一個平臺,使得粵港澳三地之間的文化交流更加通暢,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隔閡,多點發力,多渠道融通,讓粵港澳文化既能互通,又要保證各自地區獨有的特色。”
新的起點 新的追求
關于華僑華人群體如何為大灣區的文化交流工作做出新的貢獻,梁冠軍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作為連接中國和世界各地橋梁的華僑華人,在大灣區文化交流深度融合事業中,僑胞大有可為。我非常愿意與各級僑務部門通力合作,使得廣大海外華僑華人在粵港澳大灣區能夠搭建交流平臺,促進人才、技術、經貿洽談與合作,助力“十四五”期間大灣區各類文化交流、人才引進等工作,實現互利共贏。”
2019年,首屆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在廣州市舉行,大會由廣東省政府和國務院僑辦聯合主辦,是廣東省推進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第二屆大會將移師江門市。
“目前,我們正積極籌辦第二屆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爭取將之打造成為全球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商貿合作平臺,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江門故事。”廣東省江門市市長吳曉暉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2020年10月-11月,江門市還開展了以“人文灣區 魅力僑都”為主題的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動月,共推出了19項涵蓋僑務、文化、旅游等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動,包括舉辦任溶溶童書節、“少年中國說”系列活動、江門五邑籍華僑華人愛國故事繪本專題展系列活動等。
深圳大學城管理辦公室主任劉穎曾發表論文,認為大灣區文化交流的可行性路徑是:“首先要以文化根脈為基礎開展文化交流;其次要以法定性聯盟機制為平臺培養行業習慣定勢,確保文化態勢健康;再次要以創新為原則探索制定適合的服務制度,提供文化制度保障;最后要以特色發展為導向促進資源共享,錘煉人文灣區魅力。”
版權所有: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技術支持:人民網 京ICP備09065697號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