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海外僑情隨之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年末歲首,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推出“2021年中國大陸出版華僑華人研究著作選介”(上、下篇),匯集2021年度中國大陸新出版的華僑華人研究圖書,列明著作名稱、責任者、出版信息以及內容簡介,并附上書影,按出版時間順序排列,以此集中展現中國大陸僑史僑情研究的新主題、新熱點與新趨勢。限于編輯水平、時間倉促、資料收集途徑單一等因素,如有重要新著遺漏,敬祈方家指正,以便完善書目,更好地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內容簡介】全書設置《愛心無時差》《同心而共濟》《鄉心五處同》等六大篇章,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僑界共同抗擊疫情的感人事跡娓娓道來,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萬立駿為該書作序。
【內容簡介】本書結合華僑文獻載體特征、語種、歷史傳統等因素,系統分析華僑文獻分類標準和有效利用方法,對華僑文獻出版機構、重要作者與著作、后世的論著、工具書、綜述性論文、其他類型報刊資料、期刊論文數據庫、史志文獻的線索進行充分論證;對華僑文獻的分布特點以及加強文獻目錄工具書的編輯出版、數據庫與專題網站的開發以及華僑歷史文獻數字人文建設的重要意義進行闡述,論述了充分開發與利用華僑文獻的價值意義。
【內容簡介】本書收錄了首都各界公祭陳嘉庚先生大會悼詞、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關于接受陳嘉庚主席愛國遺囑的決議、社會各界對陳嘉庚先生的追悼與回憶文章、陳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跡、陳嘉庚先生年譜、陳嘉庚先生言論選輯等。
【內容簡介】澳大利亞與新西蘭歷史是世界史研究中基礎非常薄弱的領域,本書利用環境史的新視角整合了之前零碎保存的史料,從近代西方殖民擴張及生態變化的角度探討澳新歷史變化的特點。本書以澳新華人移民的經歷與命運為線索,力求展現全球資本主義及西方殖民擴張中人口交流、經濟發展、環境變化以及文化沖突之間的復雜互動。
【內容簡介】本書在呈現東南亞“瀾湄五國”(泰國、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華商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東南亞華商的影響以及東南亞華商在云南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角色定位,進而討論僑聯在整合和利用華商資源、推動中國(云南)企業“走出去”戰略平臺建設中的作用及對策。
【內容簡介】該書內容廣泛涉及東南亞地區各國華人社區的傳統音樂、流行音樂和華樂與當地音樂融合產生的新型移民音樂,以及東南亞地區各國華人音樂的、社會和歷史背景。該書各章節作者均為來自亞洲各國和地區研究東南亞地區傳統音樂、華人離散人群音樂和其他世界民族音樂領域的專家學者,具有學術非常不錯性和原創性。
【內容簡介】該書將東亞及東南亞作為一個整體,從亞洲經濟圈的視角討論僑匯與亞洲金融貿易體系的關系,論述了從19世紀下半葉到21世紀華僑、華人金融網絡的情況。在豐富的移民、僑匯個案研究中發現僑匯推動形成的亞太區域網絡,促進了交通、郵政、商業網絡、金融匯兌等環區域、環海域的國際性交流,華僑、華人因此構建了一個龐大的中華關系網。
【內容簡介】本書論述明清時期華人通事在中外關系史上的作用。首先,對明清以前通事的產生、發展概況及研究情況做了歷史的回顧。其次,探討了華人通事的出現的區域及其社會環境。再次,具體論述了明清時期東亞華人通事在中外關系史上的作用,并開展個案分析。最后,在上述分析基礎上得出結論,闡述其借鑒意義。以史為鑒,進一步激勵海外華僑華人參與祖國的經濟文化建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作用。
【內容簡介】該書是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海外華人社區中華文化傳承研究”(項目標準號:16ZDA22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該書共分四章,23.5萬字,是作者基于多年在日本進行田野調查的成果。該書在Diaspora理論和文化適應理論基礎上,通過在日中國留學生的視角,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探討在日中國人與印度人在日本的歷史變遷、文化適應、教育情況和社會認知等方面的差異及特征。
【內容簡介】在全球學科發展脈絡的大背景下,本書探討了區域與國別的概念、區域研究的譜系,以及“區域與國別之間”的維度。結合東南亞研究與華僑華人研究,本書從學科方法論與個案專題研究兩大層面,系統考察了區域與國別究竟是為什么暨到底是什么等當下重大學術關懷的方方面面。
【內容簡介】《林文慶傳》是在原書名《一生真偽有誰知:大學校長林文慶》(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一書基礎上修訂再版的結果,該書集學術性、資料性及可讀性于一體,向世人重新詮釋了林文慶博士那曲折、富于傳奇的精彩人生。
【內容簡介】《該書以東南亞華僑華人為典型案例,依托國際移民這一概念,實現政治學、歷史學與社會學的連接,從歷史的視角剖析中、英兩國在不同歷史階段對華僑華人,尤其是東南亞華僑華人的相關政策,既關注政策軌跡,考察相關各方政策梳理與東南亞國際關系間的互動關聯,又眼光向下,專注于普通人的移民遷徙路徑,更直面現實,深入分析影響華僑華人身份認同的若干因素。
【內容簡介】本書從文化雜交入手,探討古今中外思想中的文化混成、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沖突與融合,并著眼華人身份的個人性、地域性及多元性,以加拿大、新加坡、泰國為個案,研究華人的認同、族群性、散居特點,以及中華文化與華人身份認同之間的關系。
【內容簡介】本書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背景,立足于華僑華人的家國情懷,圍繞華僑華人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華僑華人家國情懷與文化認同、華僑華人與僑鄉文化、華人社團與華文教育、華僑華人與中外文化交流、華僑華人參政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雙向移民與社會治理等方面進行了重點研究,并取得了豐碩成果。它是第四屆靠前移民與海外華人麗水論壇成果的匯集,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入探討華僑華人的家國情懷、文化認同、移民與社會治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內容簡介】該書以十多年的印度尼西亞田野調查資料為基礎,從印度尼西亞華人民間信仰的源流、民間信仰廟宇的分布與祭祀空間、民間信仰廟宇組織的歷史演變及類型、民間信仰的流派和民間信仰儀式的傳承,以及印度尼西亞華人在地化神靈的建構,分析與探討了印度尼西亞華人民間信仰產生、發展與演變的軌跡。
【內容簡介】該書是緬甸學者對當地華人寺廟與民間信仰研究的近期新成果。全書分三篇。上篇追溯中國民間信仰傳播歷史、途徑、分布情況和奉祀的神祈及類型,中篇主要是寺廟社會活動及功能研究,華人寺廟對緬甸社會尤其是當地華人社會的影響;下篇主要是作者近幾年對緬甸華人民間信仰的研究成果。
【內容簡介】該書全面呈現抗日戰爭中華僑和港澳同胞波瀾壯闊的抗日活動,圍繞八路軍駐港辦事處的活動、港澳同胞宣傳團結抗戰、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的慷慨捐輸、華僑回鄉服務團共赴國難等主題,講述了華僑、港澳同胞心系祖國,為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的故事,以及中國共產黨在華南戰場上與華僑、港澳同胞的交流合作,有利于人們更好了解華僑、港澳同胞開展的救國救鄉行動,以及他們在經濟支援和統一戰線工作上的重要貢獻,對當下傳承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內容簡介】該書針對華人移民活動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變遷進行了研究與論述,并對音樂表演藝術進行了具體的展現,從根源論及發展現狀,文中重點分析布袋戲、皮影戲等具有代表性藝術的表演形態,較全面的展現了印度尼西亞華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與保護。
【內容簡介】叢編分為六卷:華僑教育文獻卷、華僑教育人士卷、華僑教育學府(暨南大學校史)卷、華僑教育影像卷、華僑教育講演卷、華僑教育圖書館建設(暨南大學圖書館史料)卷,從多渠道挖掘我國近代(從清末的1906年暨南學堂創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華僑教育的相關史料,彰顯暨南大學與華僑教育之深厚淵源,總結近代華僑教育的優良教育經驗,展示近代華僑教育的主導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實踐、實體建設及相關學術文化的歷史演變。
【內容簡介】本書為江門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新寧鐵路文物圖集”(項目號:JM2018A02)結題成果。本書以圖錄的形式,按類別選取數百幅文獻圖片,分“章程、路線圖、地圖”“股份簿、息折、股東常會入座券及存根”“年報、月報、布告”“時刻表、票價表、乘車票、行李票、貨運票”“信函及其他”五章來展現新寧鐵路籌辦、募集資金、修建、運營和管理的過程。
(文章來源:暨大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