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壽昌——精準翻譯為新中國形象添彩
蔣莉蘋
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發言,旁邊站立者為浦壽昌。
資料圖片
在1955年4月的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的精彩發言打動世界,載入史冊,而當時的現場英語翻譯、年輕的浦壽昌功不可沒。
浦壽昌生于1922年,江蘇無錫人。1941年赴美國讀書,成績優異,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學士,美國哈佛大學碩士及博士學位。1944年5月加入美國共產黨,194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回到祖國。萬隆會議前,他曾作為中國志愿軍談判代表團成員參加板門店朝鮮停戰談判;1954年任周恩來總理辦公室秘書,參加關于朝鮮和越南問題的日內瓦會議。
萬隆會議上,浦壽昌精心準備材料,悉心領會周恩來總理的意圖。周恩來的話語沒有慷慨激昂,更沒有一些人想象的電閃雷鳴,他謙恭有禮、心平氣和的語調,加以浦壽昌純正、柔和、清晰、準確的現場英語翻譯,為發言增色不少,讓不同語言的人都能感受到新中國的溫和、誠懇。
胡愈之——預測解放戰爭勝利時間表
于丹
1946年6月,蔣介石自恃美國援助和軍隊強大,悍然發動全面內戰。對于何時能夠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毛澤東在1948年3月預計需要五年左右(1946年7月算起)。
1948年夏天,在南洋從事宣傳工作多年的胡愈之經香港秘密乘船到達大連,經過對國內局勢的認真分析和思考,他對中共大連負責人李一氓說:“奪取全國勝利,我想用不了毛澤東同志說的五年。”“除了軍事形勢之外,還有一個人心向背問題。國民黨不僅軍事崩潰了,經濟也崩潰,因而人心也崩潰了。如今國統區無論哪個階層,都希望解放軍勝利,希望蔣介石垮臺。老百姓已經等不及了。”李一氓深為贊同,認為這一見解對中共中央決策具有參考作用。接到報告的大連旅大區黨委研究決定,專門組織一次交通護送,把胡愈之轉送到西柏坡。1948年11月14日,毛澤東在他撰寫的新華社社論《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中就表示:“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此后,李一氓在《高明的預見》回憶文章中記述了此事,提出“顯然毛澤東吸收了胡愈之的意見,又根據自己掌握的雙方的態勢,作了更準確的分析,把勝利時間縮短了一年”。李一氓認為,1948年對于革命進程的準確判斷,是胡愈之平生最大的貢獻。
(原載于《人民日報海外版》2021年11月03日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