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僑機工為保山帶來了咖啡文化、特色菜肴,他們的愛國故事也成為保山獨特的文化記憶。”云南保山市僑商促進會會長楊曉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今年是南僑機工回國抗戰85周年。云南保山地處滇緬公路要沖,是南僑機工的一個重要駐扎地。
滇緬公路全長1146公里,是當時中國和外部世界聯系的唯一國際通道。這條戰時“生命線”地勢險惡,山路崎嶇,急缺大批技術嫻熟的司機與機修人員。1939年,3000多名南僑機工響應愛國僑領陳嘉庚的號召,回國在滇緬公路上擔負起抗日軍運任務。
馬來西亞華僑翁家貴是第5批回國參加抗戰的南僑機工。2013年,楊曉東在機緣巧合下拜訪了居住在保山的翁家貴。“聽101歲高齡的翁老回憶那段戰爭歲月,我強烈地感受到南僑機工的家國情懷和赤子之心。”楊曉東決定以翁家貴的人生軌跡為主線,用筆重現這段不能忘卻的歷史。
“在滇緬公路上,他經歷過日軍飛機轟炸和頻發的塌方翻車,也遭受過蚊蟲肆虐、瘧疾等帶來的生命威脅,可謂九死一生。”楊曉東說,在一次運輸任務中,翁家貴將子彈等重要物資準時送達廣西,確保了前線的補給需求。“他駕駛著空車在返程的途中唱起了歌,內心的成就感讓他忘記了日夜無休的疲憊。”
“我先后拜訪了翁老20余次,也訪談過另一位當時還健在的云南南僑機工羅開瑚,還有40余位南僑機工后代,并把所有的談話內容整理、記錄下來。”楊曉東表示,這些聲情并茂的講述都是珍貴的歷史記憶。
為詳細考證還原歷史細節,楊曉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收集了相關文獻、書籍、往來信函、照片等。他仔細閱讀,尋找細微的線索,努力還原歷史脈絡中那些被遺忘的往事。
在重走滇緬公路的過程中,楊曉東有很多發現。“例如,鴻靈寺曾是西南運輸處在保山的戰地醫院,翁家貴曾在那里治療瘧疾。我陪同他前往,經實地查看確定是醫院的舊址。”他說,當時該地正面臨拆遷。他立即將這一發現告知了政府相關部門。后來,文物管理所的專業團隊前去調查,鴻靈寺的這段歷史被重新認識。
歷經兩年時間,楊曉東完成了著作《天那邊的路》。“2015年9月,我拿到樣書后,立刻開車趕到醫院,把書交給了病床上的翁老,他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三天后,老人離世。”楊曉東說,能讓翁家貴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看到這本書,給他帶來了極大的慰藉。
“未來,我計劃撰寫一部關于新加坡華僑王文松的傳記,我還在籌備南僑機工主題展覽,希望能讓更多人銘記南僑機工的精神。”楊曉東說。
(據中新社電 記者金旭)